-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关注美国大选动向的不仅仅是普京和泽连斯基,还有美国的一众盟友们。 相较而言,中国方面倒是比较淡定。 据美国媒体引述美情报机构的观点,他们研判中国对于今年11月的美国大选没有明显倾向性,因为拜登和特朗普对中方来说差别不大,只是《两种不同鹰派》罢了。 一位学者这样讲道: “说得委婉一点,他们都不是(中国心中)完美的候选人。拜登是一名冷战战士,他不在乎自己是否会让世界陷入冲突,而特朗普可能会对中国实施制裁和关税,以奉行他的美国优先议程。” 如果要做一下简单预测,特朗普或将在贸易、关税等领域会给中国带来更大的压力,他在竞选期间就已提出要对中国制造的商品征收60%关税。 不过反过来看,特朗普当选总统也可能削弱华盛顿与其盟友的关系,从而为中国打开缓和中欧、中日、中韩关系的机遇之窗。 面对这柄双刃剑,中国没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希望,只需静观其变就好。 不同于中国的淡定,日韩方面对特朗普归来高度警惕。 犹记得2016年特朗普参与总统竞选期间,就曾发表过针对日韩驻军的重磅言论: “如果日本和韩国不愿为维持美国在其国家的驻军支付更多费用的话,那我将对从日韩撤军持开放态度。虽然那么做我会不愉快,但是我会那么做。” 此言一出,搞得日本和韩国十分紧张。 特朗普任内,有关驻日韩美军军费分摊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东京和首尔。 韩国方面,在特朗普轮番施压之下,不得不同意将2021年驻韩美军费用分摊比例提高13.9%,创下近20年来最大年度调升幅度。 日本方面,特朗普曾漫天要价,要求日方将所负担美军驻扎费用增加4倍,遭日方拒绝,称美方所提涨幅“不现实”。 最终还是日本比较幸运,因为按协议驻日美军费用分摊比例是四年一签,日本顺利等到了拜登上台,于2021年2月2日(新总统就职12天后)恢复谈判并签署新协议。 刚刚过去的6月份,特朗普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再次发表威胁撤军的言论,他称驻韩美军“处境岌岌可危”(指朝鲜已经拥有核武器),并表示首尔应该为美国的保护支付更多费用。 特朗普反问记者道: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这个国家(指韩国),我们在谈论的可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美军在很多地方都不应该再驻扎。” 面对特朗普的言论,韩国国内产生了激烈辩论,鹰派政客和学者普遍要求“拥核”。 例如有位名叫郑相昌的学者这样讲道: “如今,共和党领先候选人已经在谈论让韩国用核武器武装自己,并提出从这里撤走美国军队。核军备应该作为我们生存策略之一,韩国不能再回避讨论这个问题了……” 实际上,据民意调查显示,韩国国内长期都有60-70%的人支持发展核武器。 不难发现,特朗普的撤军言论对中国来说并非是件好事,因为它也论让日韩鹰派“捡到枪”,进一步巩固增强武备理由。 比如日本鹰派就充分抓住特朗普发表撤军言论的机会,提出放松和平宪法对军力限制的问题。 前大阪市长、右翼政客桥下彻称: “特朗普的异军突起给日本提供了一个大好时机,来改变美国会保护我们这一被和平冲昏头脑的观念。” 民主党秉持“反核扩散”理念,拒绝更多的盟友拥有核武器。拜登时期为了安抚尹锡悦,同意定期向韩国部署美国核潜艇,并让韩国参与其核规划;作为回报,韩国同意不发展核武器计划。 《外交事务》杂志是美国国内颇具影响力的外交政策阐释平台,最近一段时间,经常出现亲拜登和亲特朗普的官员、学者互相撰文论战。 在一篇批评特朗普外交政策的文章中,作者这样写道: “特朗普外交政策的指导原则不是捍卫自由民主或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相反,他的动机主要是重商主义和利己主义。” 作者认为,特朗普第二任期或将更加放飞自我,把逐利本性发挥到极致,对美国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盟友体系造成特别重大破坏。 而美国的盟友们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陷入“特朗普(破坏)-拜登(修复)循环”,势必在独立自主、平衡外交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实际上,为了应对特朗普归来的风险,拜登政府和韩国、日本等盟友已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比如:提前敲定防务分担协议、把一些多边合作机制制度化等,以压缩特朗普的操作空间。 特朗普与日本前首相安倍一起打高尔夫球。 得知特朗普爱打高尔夫后,安倍曾在两年内陪他打了五次球,通过一些私下场合尽可能缓和来自美国的压力。 文章最后,针对可能到来的特朗普第二任期做几点预测。 1、经历过2020大选的“背叛”(特朗普视角)后,特朗普在选择内阁成员和国家安全团队时更有可能放弃经验和专业知识,转而将忠诚作为第一要素。 2、特朗普会继承拜登“芯片联盟”等小圈子,因为这些原本就是他对华经济制裁的升级版。 3、特朗普会提高原本就已经很高的中美关税,甚至不排除实施《硬脱钩》。 4、特朗普对于乌克兰危机不感兴趣,有可能寻求与俄罗斯就危机达成协议,客观上帮助《中国的方案》落地。 5、特朗普有可能“兜售”一些美国的地缘政治利益或影响力,相对于屡次表态防卫台湾的拜登,他更加珍视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战略模糊”。 |
台湾 昨天 22:35
美国 昨天 22:35
美国 昨天 22:34
台湾 昨天 22:34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